为深入推进“大美大别山:新时代学校美育共同体”建设,探索非遗文化与中小学美育融合的有效路径,10月28日,我院副院长方圣德教授、孙军副教授与樊红梅副教授带领研究生团队,赴黄梅县第三小学开展黄梅挑花非遗进校园专项调研活动。

调研团队走进黄梅三小蔡山校区的黄梅挑花工作室,里面展览着学生创作的挑花作品,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也都围绕黄梅挑花打造。据该校副校长崔燕芬介绍,学校自2010年起将黄梅挑花纳入美术课程、社团课程和课后服务课程,每周二、四定期开展教学活动,不仅邀请非遗传承人进校授课,还组织教师参与挑花技艺培训,形成了“教师带头学、学生跟着做”的良好传承氛围。
孙军副教授针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可尝试将挑花技艺与大别山民俗文化与民间故事,开发主题性创作课程,进一步提升非遗美育的思想性与感染力。”樊红梅副教授则从艺术设计角度,为学生作品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指导思路。

方圣德教授表示,下一步团队将基于本次调研成果,联合黄梅三小开发《黄梅挑花非遗美育校本教材》,并选派研究生组成志愿服务队定期驻校指导,同时推动学生的挑花作品进高校展厅、进地方博物馆,实现工艺传承到展示再传播的赋能。

此次调研活动的开展,不仅夯实了黄梅挑花非遗进校园的教学成果,更探索了大别山美育共同体建设的新路径,为区域内高校与中小学协同推进美育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