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美术学院院长、美术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协会理事、湖北村镇协会理事胡绍宗教授,在美术楼101教室为美术学院教师、研究生进行了一场《作为生活的民间美术》的专题讲座。美术学院副院长方圣德教授主持,副院长袁朝辉教授及五十多位教师、研究生参加本次讲座。

讲座开始,胡绍宗教授从何为民间美术与民间美术的文化人类学认识出发进行讲述,并提出民间美术具有生活性、传承性、地域性、类型性等特点。之后胡绍宗教授指出新中国对民间美术的关注和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接下来,胡绍宗教授对非遗与民间美术的关系进行阐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进行了界定,并说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以联合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为例: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食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有三个层次:所有者、形式、物质媒介。
最后,胡绍宗教授对作为教学内容与文化理解中的民间美术进行解释。指出非物质文化的涵盖丰富,既有口头传统和表述,也有包括作为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等等。
在互动环节,胡绍宗教授就中小学民间美术课怎么上?给学生传授什么?让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提升什么方面的能力?给大家提出了思考,并展开热烈讨论。

整个讲座历时两个小时,师生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期待下一次的学术交流活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