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美术学院在A502举办“素描之美:2021年秋季《素描》课程研讨会”。研讨会由《素描》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童坤主持,会议主题是“专业认证背景下《素描》课程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美术学院院长胡绍宗教授、副院长袁朝辉教授、湖北美术学院雷克勤副教授、各系负责人和教师代表、黄州南湖小学美术教师胡聪、我院本科生和研究生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研讨。

童坤就《素描》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立项和建设情况进行了汇报,阐述了我院《素描》实验教学改革的历史沿革、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法,并对《素描》课程依托百年师范传统的优势特色进行了简要分析,对本次研讨活动的目标和主题进行了说明。

2021级本科生代表包幻、张荟双和周永娴作了结课分享。她们的分享围绕“什么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什么是审美化表现?如何处理观看、技术和思维之间的关系?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大学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展开。她们认为大一的《素描》课程极大扩展了自己对造型艺术的理解,丰富了艺术实现的手段和方法,突破了自身在绘画训练中的局限和瓶颈,实现了自由表达和个性化的审美创造。同时这门课程通过对客观事物长时间持续深入地关注和表达,提升了自己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也培养了自己持之以恒的品格,使自己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享受到过程的价值和意义。
雷克勤老师陈述了本次《素描》课程的设计思路,对教学的过程进行了回顾。本次《素描》课程的实验立足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表现能力的提升。课程前期通过对大量美术作品的鉴赏,强化了同学们对画面结构和黑白灰大关系的理解。课程中期引导同学们关注形的特征和素描语言的丰富性,探索个性鲜明的表现形式。课程后期注重培养同学们持续的专注力和深入表现的能力,强化作品的深度和张力。从学生作品的整体面貌来看,课程实现了预期目标,具体表现为大部分同学能理解课程设计的理念,同学们互相学习,教师团队密切合作,呈现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均达到了预期。

学院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就本次课程的实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本次课程实践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课程的成果为同学们四年学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显示了教学活动的多重可能性。本次研讨活动梳理了《素描》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也为专业认证背景下探索“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新思路新方案。